25年春节期间被deepseek的新闻霸屏开始直至现在这波新闻还是铺天盖地。之前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突破只是相隔万里的一时事件,但最近完全不同。现在普通大众聊的最多的都是这个,而且不是当成一次新闻事件,大家已经深切的感受到了对自己的影响。其中,有对周遭带来的便利,同时更多的是焦虑。
-
大数据(BigData),各大厂商视数据为核心资产,分析其中规律,组建大众无法逾越的高墙。
-
计算机视觉(CV),如特斯拉等一众汽车厂商已经将自动驾驶大面积的应用到市场。
-
深度学习(DL),结合大数据的基础,构造算法大脑,在这个无形的世界中,算法高于一切,人只是其中的工件。
-
大预言模型(LLM),初步实现了部分超越人类的智能,整体超越感觉已经是时间问题,它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。
重大技术革命一定伴随着对现有社会平衡的再重组,但是这次变化的影响面大、意义深远,其中必定有很多低效能的工作岗位被取代。结合目前国际冲突加剧、大环境的震荡、就业压力本就不容乐观的当下,又遇到这种重量级的技术变革,人人自危情有可原。但是,浪潮已经成型,必然势不可挡。
最近在读《工作、消费主义和新穷人》言辞激烈,但确实是在我们身边发生着。人作为原本的最有价值的生产力,在一步一步被代替。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转变、从被簇拥到被抛弃、从充满动力到一无是处。我们好像从来都没有选择,只能被洪流所裹挟着往前走。出路在何方?没有人知道。人们拼尽全力寻找着还可暂避风雨的机会,考公考编,卷学历,卷加班。
迷茫很正常,世界变得这么多,这么快。谁又不是眼花缭乱、措手不及呢。但是工具总是为人服务的,制造工具的人永远都需要,即使咱们成为不了制造工具的人,能驾驭工具也不错。我时常和人说,现在的社会中硬实力从不是护城河,软实力才是。我们不得不抛弃掉之前赖以生存的技术、能力,不停地改造自己,改变方向。我这几年特别喜欢一个词“柔性制造”,工业需要柔性,人更需要可重塑的柔性。